本身並不是醫護人員,但最近剛學騎車,兩個月內自摔兩次。(有去不同醫院,處理方式不太一樣)

因為以前保的意外險可以理賠,所以基本上是每天去醫院換藥的。

但怕滲液太多所以也有去買滅菌紗布滅菌棉棒(最大支的沖洗棉棒搭配小罐生理食鹽水用、小支點的用來塗藥膏用,以下詳述)備用。

目前傷養好了所以來記錄一下處理流程跟心得,同時整理從醫護人員那聽來的、從網路上查來的相關資訊。

還有「(在膝蓋的)傷口不能碰水的話怎麼洗澡」之類的平眼.png內無任何照片請放心閱覽。因為我自己都不太敢看(?),雖然我是小傷)

 

※可直接拉到最下方紅字看簡單總結※

 

先補充一下上述:藥膏是醫生開的,藥膏上寫的作用有點類似抗生素,但上網查說也(主要)是防止傷口沾黏。遇到很多醫護人員都說基本上有這條就可以自行換藥了。

生理食鹽水在之前拔智齒相關文章(延伸閱讀:拔智齒前那些重要小事&拔完牙吃什麼PART2 )也有說過了↓

真的建議買小包裝的,一瓶20ml的那種。注意不要買到隱形眼鏡用的,那個有添加防腐劑之類的會刺激傷口所以不行。(大概就跟清潔劑不能拿來吃是類似的概念(?))

畢竟印象中開封過24小時就會開始孳生細菌,48小時就真的太髒拜託該丟了(?)←時長可能有記錯但概念就是「開封後盡快用完它。當場用不完也該丟了,我自己是萬一放到隔天就直接扔了。」

 

再來先提傷口大忌:不能讓傷口碰到水

護理師有叮囑過我各種「(剛摔)這幾天不要吃辣的太燙的、盡量少走動(我傷在膝蓋)、穿寬鬆點的褲子(但傷口盡量不要曬到太陽不然容易留疤)」之類的,但我聽到最多次的就是「傷口不要碰水」。

有人說洗澡的話可以包個保鮮膜之類的,或乾脆這段時間就用擦澡的。

我第一次摔單膝(加單肩輕傷),基本上重心放在沒傷的那隻腳上,站著擦澡沒覺得有什麼困擾(相較於第二次摔雙溪)。

會擔心的話建議先往膝蓋捲一些保鮮膜再來洗澡。(但保鮮膜的存放位置離我太遙遠,我實在不想走過去所以從沒捲過。)

重點是「要換藥之前再去洗澡,洗完後盡快換藥」!讓傷口可能濕掉的時間維持在最小值(?)。

如果是自行換藥可能覺得OK,但去醫院換藥可能會有牴觸,因為去完醫院回來不洗澡就睡覺什麼的天哪表情-吶喊.jpg

……我懂。但也就一個多禮拜的話,總之我撐過來了。傷比我嚴重的話可以考慮不要這樣,但對我來說的重點是「澡可以先不洗,但衣物跟被單盡可能勤換」,因為那些布料仍是隨便我們洗的,請記得^.<

當初衣褲外套都是天天換(即便就只是去一下下醫院XD),棉被可以丟去待洗然後拿一條新的,但我其實沒心力換床單所以是等傷好了才火速換。

 

至於擦澡流程(?):「準備兩條毛巾。把第一條拿去水龍頭下弄濕→把身體擦濕→毛巾洗一洗再拿去搓沐浴乳→擦身體→毛巾洗乾淨,再擦身體。拿第二條乾毛巾把身體擦乾。」

但第二次我傷的是雙膝,而且我痛到站不了太久,無論刷牙或吹頭髮全都是盡可能坐著完成的。

重點是我還同時來生理期,所以根本沒辦法像這樣↑擦澡twin晴表情03++.png(洗到一半血大概就流到膝蓋去了ㄏㄏ)

於是我某天忽然靈光一現:「我可以坐著洗澡啊啊啊!只要水流小一點、踮腳盡量撐高膝蓋。」

然後考量我的浴室同時有蓮蓬頭、馬桶、浴缸,我一進浴室就坐到馬桶上(因為站不住)直到大概半個多小時後洗完出來。

這次的流程跟上次差不多,只是多了個「調小水流後拿蓮蓬頭沖澡」的動作(?)←蓮蓬頭的移動路徑(?)注意盡量放低然後靠牆走(?),不要像健康時洗澡一樣走最短路徑拿過來twin晴表情02.png

我都是先擦完澡再洗頭(坐著然後把頭埋到浴缸,再拿蓮蓬頭洗頭。注意頭如果埋得不夠低,那蓮蓬頭的水可能會噴出浴缸外,進而噴到傷口。)

還是建議同時捲保鮮膜啦,畢竟很有可能多少噴到一點水珠,除非水真的開夠小+夠小心。

頭抬起來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要讓頭髮或手上水珠滴到腳上。(讓頭也走蓮蓬頭那個路徑,以一種像暖身操的方式繞再仰再抬起來平眼.png

通常等我洗完頭髮,身上都乾了呵呵twin晴表情02.png

但還是會拿乾毛巾再擦過一遍,然後毛巾包頭髮再起身。

注意起身時不要讓上半身有水珠滑落,不然會前功盡棄(?)。乾毛巾不夠的話可以拿第二條或是拿衛生紙備用。

此時通常我的腳也麻了。然後走出浴室我會把洗手台插座上的吹風機拔去接房間插座,坐著吹頭髮。(在傷好了以前基本上吹風機都放這了)

然後浴缸排水孔會嚴重堵塞!但我就等到傷好了再來清了twin晴表情02.png

 

順帶一提刷牙也是,去洗手台拿牙刷沾水擠牙膏後就再走去坐著,刷完了再回去洗手台漱口。

喜歡邊刷邊漱的話,估計也可以準備漱口杯+空的大臉盆,坐著漱口然後吐到臉盆裡。←但我是沒試過啦因為期間我很難雙手拿東西走路,通常要至少一隻手扶著牆走

 

 

再來讓我們回到摔車當天(?)。

我兩次都是因為自己不會騎車的關係,所以摔車原因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去醫院會被問但反正誠實答就好)

噢不過第一次是因為騎電動自行車然後爬坡(同時需要轉彎)爬不上去,就倒退滑衝然後人跟車都往側邊摔了。

所幸我戴全罩安全帽,我的下巴只是嗑響了一聲然後完全沒傷也不痛。

其實當下我應該用牽的,只是經過那個坡很多次都能成功騎上去,偏偏當天對向有車我很怕所以彎的角度跟平常不一樣(變得比平常更陡)。

第二次就只是因為我騎的是機車呵呵(←初次學機車以來不知道摔過幾次機車,因為平衡不了吧。只是這次人車皆摔(?))

然後我要說,其實第二次我是雙手掌貼地+雙膝跪地,我忘了哪個先的,但雙手完全沒事,連破皮都沒有!

可能因為是雙膝先著地吧,但我想我有戴手套(即便它只是薄薄一層棉幾乎可以透光)多少有點幫助吧。

雙膝就不提了,一開始變超白然後血不斷湧出。(壓在各種尖銳小碎石上)

嗯太可怕了就此打住。總之就是去醫院掛急診了。

(第一次摔時我還回家先用大量生理食鹽水沖了很久,然後去躺了大概一小時,才覺得越來越痛然後發現有些髒髒的纖維在我傷口裡沖不掉,加上上網查到破傷風這件事才去醫院。)

 

第一次摔時我有打破傷風疫苗。記憶中第一次打。

護士好像是問五年內有沒有打過,所以各位如果摔車的話可以想一下自己需不需要打破傷風疫苗(或直接主動問)。

不知道是健保有紀錄還是怎麼樣,我第二次摔時去的醫院其實沒跟我提破傷風疫苗,只開給我口服的抗生素跟止痛藥(一天四次,兩天份)。

第一次摔時的醫院則是沒有開抗生素,開了口服的止痛藥、肌肉鬆弛的?、跟胃藥。

(我到第二次摔完全身痠痛才明白第一次摔時那個為了放鬆肌肉?而開的藥的存在意義平眼.png

 

傷口處置方面,第一次摔時只有用紗布+生理食鹽水幫我「刷(←護士這樣說)」傷口,單方向反覆去把沙子之類的髒東西刷掉。沒有用優碘。

再厚塗藥膏、蓋紗布、套網狀紗布。

第二次摔時,生理食鹽水是搭配沖洗棉棒使用,然後有使用優碘(同時說後續換藥其實可以不用再用優碘),再來就一樣藥膏、紗布、網紗。

要不要用優碘這件事我好奇了好一陣子,最後查各種資料+不同醫護人員的說法才明白這大概沒有對錯之分。

不過用了的話要確實用生理食鹽水去洗掉優碘,不然優碘刺激肉芽組織對傷口不好、而且也怕色素沉澱。

(第一次摔實有我以為是優碘色素沉澱的部分,後來我才想到我那黃黃的(第二次摔時還帶紫)其實是瘀青吧哈哈灑花跑-1.png

有用優碘的話殺菌能力比較強,但同時也會減緩傷口癒合的速度。

所以一派覺得「確實殺菌比較重要,傷口好得比較慢就讓它慢沒關係」、一派覺得「能不刺激傷口就不刺激,傷口用生理食鹽水就夠乾淨了」?

我覺得比較能接受的還是「看傷口情況決定要不要用優碘」,好比滲液反映出這傷口有感染啊有點髒啊那就用、傷口現況超乾淨其實就不用用。

以上是好心護理師告訴我的哈哈太有道理了必須記錄。

 

然後第一次摔其實我傷口面積不大、但比第二次深(到真皮層)。(←兩次有讓同一位護理師換到藥,對方說的)

第二次面積大很多又是雙膝,但其實傷口比較淺。

我想說的是……第一次摔我大概九天就痊癒了(不用再換藥,新皮膚長出來了只剩結痂跟瘀青的程度。一切正常生活也不會痛);但第二次摔大概第十二天還很尷尬(沒完全好但又只剩一點點比指甲還小的面積),兩週後我還在注意盡量不要讓褲子摩擦到傷口。

第二次其實我比較用心照顧傷口(第一次一開始還沒冰敷twin晴表情03++.png都是躺一陣子就不痛了,下床去上個廁所又覺得傷口像裂開之類的開始痛,再躺一陣子又不痛了),也比較少走動(因為連站都不想站所以也控制飲水量然後都忍到極限再去上廁所XD)

但可能是因為第二次剛好,摔車當天好像就是生理期第一天吧,所以第二次摔的期間晚上比較好睡,不像第一次摔的養傷期幾乎每晚都全身痠痛睡不著。←近年只要生理期來就會24小時犯睏

第二次摔我到第十一天才痊癒XD(第十天最後一次換藥,第十一天因為傷口部分表面還會反光……就它不是皮也不是痂XD但比小指指甲還小所以自己包小塊紗布防止走路時跟褲子摩擦而已。)

 

──寫到這後又隔了幾日才來接續,所以來個分隔線(?)──

 

另外就是受傷前兩三天吧(具體幾天有點不確定,反正是剛受傷的那幾天(?)抓臉.png)醫護人員建議冰敷

原本我還想說冰敷會冒出水珠所以不太敢冰敷,但開始冰敷後真的傷口好比較快(個人經驗)。

然後為求方便,一直以來我都是拿那種三號或四號夾鏈袋裝水,再丟冰箱冷凍。

之前智齒相關文章(延伸閱讀:)應該也有提過,就一次會放個兩、三袋在冷凍櫃,手裡的融化成水了就去替換一個來用。

(不過像是雙膝受傷的話記得要準備加倍的量,看傷口位置。)

一直覺得這樣就堪用了,直到我入手了冰敷袋。

真的超好用!表情-吶喊.jpg

冰塊是硬的,沒辦法讓它貼合膝蓋的弧度,所以相較之下其實很難用。(要不時手動改變角度(?))

重點是,冰塊會把夾鏈袋戳破!一不注意就破了然後流出水來……傷口不能碰水啊啊啊!

(好險我會包在50x50cm那種大手帕裡用,沒手帕時就包一堆衛生紙。醫護人員是建議隔著毛巾使用。)

我已經不知道用破多少夾鏈袋了(可能跟我偶爾會心血來潮去捏它有關←每當冰敷真的就很想這麼做),每次漏水都超級驚恐。

然而,入手的冰敷袋是軟的,冷凍後仍是像液體一樣可以自行緊貼在膝蓋上,而且隨便捏都不會破哈哈哈←

還有就是,保冷(保冰?)時間真的比較長。

以前冰敷臉(牙齒)時沒覺得怎樣,旦腳受傷還要頻繁走去冰箱更換冰敷袋,根本二次傷害啊!←並不至於

所以建議如果是要冰敷腳的話(或者傷在會不便行動/非平面的地方)真的還是買兩個(或者四個灑花跑-1.png,每次兩個一組這樣替換)冰敷袋來用吧。

甚至,除非冷凍櫃沒什麼多餘空間,不然平時就把冰敷袋都丟裡面吧像我一樣平眼.png(到底多常需要冰敷)

……不過如果只是要冰敷智齒的話其實不買冰敷袋好像也可以。只是如果冷凍庫裡兩種都有,我一定秒選冰敷袋用灑花跑-1.png

 

然後是最重要(?)的換藥流程。

第一天帶著健保卡和錢(2020年一張五百紙鈔夠用的。我當初急診好像三百多,但要看該醫院的規模跟收多少掛號費或急診費用啦不一定~)去就可以了,拿到藥膏後才要再多帶一條藥膏去。

去醫院換藥的話:第一天要掛號,然後會拿到隔天的換藥單(我去得那間是要記得當天離開醫院前去櫃檯蓋章才有效)。第二天就帶著換藥單、健保卡、藥膏去免費換藥。

這我當初查了一下,好像是健保還是哪規定的,掛號換藥的隔天去換藥不能再收費這樣。有收的話可以檢舉院方之類的樣子(?)詳細歡迎自行Google←

 

我第一次摔是傷口傷但面積不大,應該說是「散」的,紗布會被剪成三塊分開貼的那種。

第二次就是一大塊連在一起的傷口,醫生就有建議說自費買石蠟紗布(油性紗布/油布),一片二十元(每間醫院可能收費不一樣,應該也可以自備),好像有10cmx10cm吧?我的情況是能剪成四塊使用。(看傷口大小)

那個黃色的網狀布可以防止傷口跟紗布沾黏,不完全但幾乎啦(?)就是不用的話我可能傷口大面積都會跟紗布黏死、但用了的話可能只剩下小部分沾黏或完全不沾黏這樣。至少理論上有油布的網狀部分比較不容易沾黏?

油布的話不用每天換!可以三到五天再更換,甚至撐一個禮拜。有醫護人員說可以等它自行脫落再換。

但太久才換的話怕其實有細菌會跟油布一起一直留在傷處的樣子?太早換的話只能硬扯/硬撕可能會再去傷到沾黏的傷口組織?

什麼時候換的話就交給專業的醫護人員判斷吧。我的話,三到五天之間差不多能換的時候,會看當天遇到的護理師XD

(前幾天在同間醫院請護理師幫忙換藥,多少會知道「比較粗魯/隨便的護理師」跟「比較細心/專業的護理師」是哪幾位吧XDD所以。)

所以三到五天之間我如果剛好遇上我覺得可以信任的護理師,就會傾向於:「換吧!比起給不太會用的人在適當的時機換,我寧願在不夠適當的時機給厲害的人換(?)」這樣twin晴表情02.png

當然也不是我們自己決定啦,傷口上有油布在的時候通常護理師都會問說最近一次是什麼時候換的,然後評估+跟患者討論要不要今天換這樣。←我是指我遇到的好的護理師

如果自己換的話應該就是等油布自行脫落再換,它沒自己完全掉下來的話不要去硬扯它,換藥時都讓它黏在皮膚傷口上就好了。

 

好所以,換藥流程:

洗手。然後可以的話建議戴醫用手套(印象中好像有人先戴/有人取下收布後再戴?)。

撕開紗布周遭的透氣膠帶。(比較用心的護理師會在黏膠帶時往邊緣折個小三角形,可能方便下次撕吧)

取下紗布時如果傷口有沾黏(紗布有部分跟傷口黏在一起了,取不下來。),原則就是拿生理食鹽水浸濕/沖。

還不行的話就拿滅菌的沖洗棉棒(最大支的)的白色部分吸飽生理食鹽水,然後用那白色的濕棉花部分抵在紗布和傷口間的沾黏處(一手拿棉棒、一手拿掀著的紗布),以一種輕推輕搓的手法(忘了要不要固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囧rz)去慢慢的!慢慢轉動棉棒,一點一滴拉開紗布讓紗布跟傷口分離。(注意過程要夠濕潤、不要急不然就變硬扯了。可以想像是逐漸把乾硬掉的沾黏處邊緣弄濕→撕掉原本黏在那部分的紗布→接著再把乾的邊緣弄濕,如此反覆到沾黏處真的完全濕透就會好取下紗布了)

取下紗布後觀察傷口情況,然後用(棉棒沾)生理食鹽水把上一次的藥膏清除乾淨。(比較敷衍的護理師會意思意思塗點生理食鹽水但藥膏根本就沒清掉,也許怕我太痛吧ㄏㄏ但後來日復一日我傷口處變超黏的,用心的護理師怎麼嚕都嚕不乾淨,接連努力搓了幾天才清乾淨。)

對了棉棒的操作方向我當初查了好多教學,由內到外畫圓、或者從上到下,原則就是不要讓「使用過」的部分再回去汙染剛才碰過的傷口,所以內到外之後棉棒就丟掉了不要再回去「內」、上到下之後棉棒也扔了不要再往上滾回去。

要是組織液像流膿那樣通常護理師都會再幫我(用棉棒)塗優碘。

但注意用完優碘一定要再用(棉棒沾)生理食鹽水把優碘洗掉,不然優碘刺激傷口加容易色素沉澱。

比較隨便的護理師並不會把優碘清乾淨,只會意思意思抹層生理食鹽水,優碘還有殘留也就視而不見了(?)好吧可能您忙吧可能多少殘留一點影響不大沒差吧平眼.png

然後我看大部分護理師會再拿乾的沖洗棉棒把傷口稍微滾乾,但也沒有到很乾啦一種微妙的……「不會濕濕的(沾溼紗布)但也沒有到弄成最乾燥的狀態」。

再來就是拿小支的棉棒塗藥膏了。有人塗很多、有人只塗最薄的一層,這好像又是兩派?

厚塗的話可能覺得比較能防傷口沾黏吧?但我覺得比較能信賴的護理師都是薄塗,感覺其實薄薄一層就夠了不然很像自找麻煩(前面傷口變超黏的經驗都是被塗超厚/隔天也沒清淨,持續累積這樣,黏黏的真的有點噁而且後面用力搓反而更痛)

對了有油布的話這些步驟可以把油布視為傷口表面(?),塗東西的時候隔著它直接塗就可以了,不用去掀它之類的哦。萬一有個角落稍微脫落,塗的時候仍從它的外側塗,類似把它輕輕按回去跟傷口黏在一起那樣XD(我遇到的護理師是這樣)

塗完藥膏後就拿滅菌紗布跟透氣膠帶,紗布先放到傷口上對好位置再黏膠帶。有人會黏四個邊把傷處封死,我自己是比較喜歡這種黏法。

但大部分遇到的護理師都是橫著貼成一個「三」的字樣,可能這樣可以省一條膠帶吧呵呵呵呵呵twin晴表情02.png

也可能讓傷口傷稍微透氣吧,但我記得傷口保持自然濕潤比較好。(不是說去刻意弄濕它,但不要刻意揭開紗布風乾它這樣。好像不然表面結痂長得比深層的肉(這樣講可能比較好懂)快的話,等傷口好了就是痂/疤填了傷口大部分的洞,而不是新生皮膚去填補那個洞的大部分這樣←也歡迎自行Google(?)我記得有個動畫影片很好懂)

然後從患者角度,我來貼的話我一定貼四條把傷口封死!因為我怕灰塵進去啊呵呵呵(不是

主要是某天第一次把沙發上收納成抱枕形狀的毯子拿來蓋,睡醒後才發現毯子裡接連跑出螞蟻表情-等號.jpg

我當下超級害怕螞蟻跑進我的傷口裡哭.png如果膠帶貼成「三」字大概就被螞蟻攻陷了,但貼成「口」字的話基本上我就不擔心了。

總之,「三」是堪用啦畢竟睡覺翻身要是床上有跟眼睫毛不幸掉進去的話隔天換藥就弄掉了。但貼「口」字我覺得最保險、比較能安心睡覺就像用熟睡褲取代衛生棉一樣(住口)。

貼完紗布後剪一截像襪套的東西(網狀紗布),會像圍脖套一圈在膝蓋(紗布外側)。肩膀的傷就沒有用到這個了。這個隔天換藥看是要像脫襪子一樣取下來、或者拿剪刀直接剪開都可以。

 

好的所以整理一下我們自行換藥的話需要買哪些東西:

小罐生理食鹽水、吸飽生理食鹽水用的沖洗棉棒、比較小用來塗藥膏/優碘的棉棒、比傷口稍大一點的紗布←這三者都要是「已滅菌」!建議小包裝,因為拆封後沒用完也該扔了而不是留到明天繼續用。

藥膏基本上建議各位受傷當天去看醫生,該打風傷風疫苗的話打一打、領個抗生素(我發現拿到的是「黴」相關的抗生素,膠囊白+綠色樣子?跟我因為拔智齒發炎累積吃了幾十顆的紅+橘膠囊不同款糾結問號.png)跟止痛藥吃(胃藥之類的見仁見智吧)、再領著藥膏(處置時會開一條新的然後剩下讓你帶回去這樣。我拿到的是生化「欣黴素」藥膏)回去看之後要自行換藥還是帶來醫院換藥。

但受傷前三天還是建議回醫院換藥,讓醫護人員觀察傷口情況以便及時應對處置這樣。

但我還是比較傾向於「從頭到尾都在醫院換藥」啦,因為家裡沒有急救箱XD所有東西都要再去買,花費跟去醫院換藥的開銷感覺好像差距不大。

而且重點是我超怕寫啊傷口那些的,連把看使用牙線的影片(牙線碰到牙齦)都覺得怕到不行twin晴表情02.png

 

有預算考量的話,也可以參考這個衛福部的網頁。對於「部分負擔」的支出心裡可以有個底。

至於掛號費我不知道是不是每間院所自己決定要收多少,依個人經驗感覺不出個標準來。(有收很貴的診所、也有收很便宜的醫院;也有收費便宜的診所、收費貴的醫院)

分享個人經驗的話,因為離家最近、從小去到大(?)的地方是醫院(可能路上有未曾注意過的診所吧),所以我每次換藥是180元/兩天收一次費。

啊然後我要提的是「請醫師開診斷證明」這件事!後續上班/上課請假有需要的話第一天就可以先跟醫生提。

如果要申請保險理賠的話則是最後一天請醫師開。

這邊有個細節是假設止痛藥吃完想再請醫生開藥的話,要在有付費掛號的那一天。假設當天是拿著換藥單直接去護理師那邊換藥,不會先過醫師那邊(有掛號的日子醫師會來義務性看一眼傷口),當天是不能開藥的,除非當天多花錢掛號或等隔天再開。

我原本以為診斷證明也是要在上述那種(奇數日),結果原來不用。純換藥的日子還是可以請醫師開,提早開的話反而比較容易有問題(因為結束日期會是開診斷書的那一天,而不是真正完全痊癒的隔天或者最後一天。但如果是憑收據理賠那種類似實支實付的情況是沒有差啦,只是各種方面真的最後一天再開診斷書會比較「方便」,降低後續可能需要重新開診斷書(更新日期)之類的可能性。)

診斷書我記得我去的地方是一份一百元,然後這個也會有收據。可以看自己身上保險注意一下要幾份正本、幾份副本。

請醫生開過正本,後續要再加開副本的話,我去個地方是直接跟櫃台說就可以了,不用再經過醫師。

 

實在是完全不想去看醫生的話,假設我們破傷風疫苗最近打過了、也沒有保險啊出車禍請假啊所需要的相關證明、決心完全不吃抗生素跟止痛藥(當然風險自負)

家裡又有滅菌棉棒、滅菌紗布、生理食鹽水、擦傷藥膏(或者願意去買)

然後認為自己能觀察傷口+更換敷料,要自行換藥(當然傷口感染發炎之類的風險也是自負)的話,也是可以啦灑花跑-1.png

我個人是支持「受傷當天去醫院,接著前幾天也去醫院換藥,後續就可以自己換藥」的那一派(?)。

然後因為有保險理賠我又有閒(?),所以我實際上是「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都天天去醫院換藥」派的。

 

──

大概就這些吧。其實我寫完這篇文章時傷都已經痊癒到疤(結痂?)都快完全消失,再過幾天可能就看不出曾經有傷的程度twin晴表情03++.png

(已經又過了一個月呢呵呵(?))

很慶幸我遇到的多半是我心中的好護理師,然後我也足夠程度廢在家裡養傷,每天固定時段洗澡然後去換藥,總之我完全沒有留疤灑花跑-1.png

(目前的感覺之後也不會留疤,剩一點瘀青一點粉紅跟特小塊痂)

對了我曾經換完藥不到六小時吧,組織液就滲到紗布表面(膠帶貼「三」字的,疑似滲到紗布跟膠帶之間),很糾結要不要自己單純換個紗布(怕那樣濕濕的就給病菌開路進去傷口了),最後沒換,索性也沒什麼事。(但當天睡覺刻意讓傷口處不要蓋棉被,只接觸空氣這樣XD)

不過第一次摔時禮拜六晚上急診(沒用優碘也沒開抗生素但有打破傷風),(週日那間醫院沒開)居然讓我禮拜一晚上再去換藥……後來傷口每天被塗優碘仍感覺超髒的XDD(組織液好像都濃稠黃白色吧不太記得了因為起初不太敢直視XD)

雖然好像某派理論(?)是一到兩天換一次藥吧,但我那種情況應該一天換一或兩次也不為過吧我想(包著紗布都能看到滲液,雖然也不多)表情-吶喊.jpg

 

噢然後就是,我原本一直在想說是不是用人工皮換比較好。

但查資料看到說換紗布也算是最輕微(?)的一種清創,帶去那些不知道該說是多餘還是沒就還是怎麼樣了的組織(?)

而且重點是,人工皮適合用在「乾淨」的傷口,好比燒燙傷那種!

像我們這種摔傷的髒傷口,真的還是適合先用紗布再說。像我從頭到尾都用紗布,最後也沒留疤灑花跑-1.png

不然就算覺得清乾淨了,細菌可能還是會包在人工皮裡面默默繁衍(好噁哭.png

如果真的很擔心說會不會留疤、很想考慮用人工皮的話,也可以換藥時跟護理師討論。

網路上我也有查到一派說法是「前幾天用紗布,確認傷口夠乾淨了之後再改用人工皮」,但我發現相關說法指出的時機超難抓的感覺XD要嘛太早要嘛太晚所以不適合用人工皮而建議用紗布這樣。

結論就是:紗布(選擇性加一層油性紗布)就可以了。實在想用人工皮的話建議先請醫護人員觀察一下傷口然後討論。

據說還有除疤藥膏什麼的,也可以一起跟醫護人員討論。(適不適合用?用哪種?去哪買?怎麼用?什麼時候用?用多少?之類的)

留疤這件事我覺得比較改用人工皮,認真注意不要讓傷處曬太陽有相較實在的感覺twin晴表情02.png

還有就是不要讓傷口太乾吧?前面也有提到。所以真的24小時換一次藥差不多,有滲液的話才再考慮自己提早換、或等醫院一早開門衝去換藥這樣。←護理師說兩者都可以,但我個人建議後者。原因同上,比起晚一點換藥,我覺得讓相對不專業的我來換藥比較糟糕twin晴表情03++.png

 

另外就是我一開始會把腳墊高,但後來看到「下肢沒有上肢血液循環好(快?),所以會復原比較慢」這種說法,我就不墊膝蓋了XD

然後通常躺一陣子就不怎麼痛了,走去上廁所之類的話又會覺得好像傷口裂開那樣忽然開始超痛,再靜躺一陣子就又不痛了──如果有跟我一樣的人請不用因此擔心,我後來還是復原得很好XD就「盡可能」少走動就行,我那時還都一天爬好幾趟三層樓去換冰敷的呢XDD

我覺得心理上比較難受吧,有陣子全身痠痛到都睡不著。也不適合喝酒助眠(?)

但其實也不用特別擔心說晚上都睡不著覺這樣身體怎麼好自行修復(?)

因為我第一次摔車時天天失眠到凌晨三點左右吧,後來傷口也是正常康復了^.<

(要說後遺症的話只有「剛康復的那陣子傷處極偶爾會忽然疼痛」。

兩次摔車之間,第一次摔到的右肩我如果右側睡壓著就會痛,但到第二次摔車後就不會了。

第二次摔傷但第一次沒傷到的左膝則是前幾天走路有莫名痛一下,但很像被靜電電到哪種超級短暫的瞬間而已啦(笑)估計再過一陣子也就不會了。

然後護理師說已經可以洗澡、不用再換藥時,我覺得自己沒洗很久但洗到一半就發現膝蓋處的皮膚會皺皺爛爛、微微痛痛的表情-吶喊.jpg

前幾天都會這樣,反正就盡量洗快一點,出來立刻抽兩三張衛生紙疊著輕壓膝蓋把水分吸乾就比較不痛了。

↑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純屬個人經驗跟應對措施。可能我當時皮膚太新(?)了乾燥狀態下都會反光看起來滑滑的那種。)

可能心理層面會因為不能行動自如(?)然後身上髒髒的又不好洗澡之類比較不適,或者跟我一樣被抱怨說期間不幫忙做家事之類的覺得委屈XD

第二次摔車我超過一個禮拜都還沒好,覺得走去上廁所、進食、刷牙洗澡吹頭髮、更衣、入睡……一切都超麻煩的表情-等號.jpg

這種時候建議靜躺著找東西轉移注意力,看要看影片玩手遊之類的都行,找些「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接觸。

我特別想講的一點是:在我心情憂鬱的那幾天,傷口復原得很慢(去換藥時看起來都跟前一天差不多,沒有比較好。護理師的神情讓我覺得對方也正認為說怎麼都沒有好XDD)。

但我開始跑神秘信使Ray After Ending之後,傷口好超快的啦真的XDDDDD←極度認真

心情好的時候,明明才隔一天,跟之前相較之下好像隔了三、四天一樣的復原情況!(自己真心有嚇到。根本提早看到三天後的傷口(?))

所以,希望大家養傷期間除了適切的傷口照護以外,也盡量保持心情愉快!:)

簡單統整一次受傷當天盡快去看醫生(實在想省錢的話可能不一定要選急診。但建議找週一到週日都能換藥的地方,不然可能需要週日去別間有開的醫院重新掛號之類的,後續開診斷書也比較麻煩)→保險可以理賠的話每天固定時段洗澡後去醫院換藥;想自行換藥的話可以參考上述,然後考慮前幾天(←醫護人員說)去醫院換、後續說不定也可以自己換幾天之後去醫院換兩天請醫護人員觀察情況這樣(←我在想)

其他注意事項和細節上面寫過就不再多提一次了~

萬一有誤的話跪求留言提醒我也提醒大家QQ

再次強調我只是摔車經驗者而非醫護人員,希望這篇文能多少幫助到各位讀者、或者是未來的我XD。

 

大概就以上了,感謝閱讀!

──

至於最近都在哪出沒……噗浪新帳號@tiayoutwtwin晴表情02.png

IG同帳號但我不太敢隨便發廢文哈哈

新帳號因為相對沒人看所以就敢亂發一堆廢文這樣。刪舊噗既麻煩又有點捨不得所以就直接換帳號了QQ

arrow
arrow

    Tii 彼岸惟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